大美无锡

    查看: 429|回复: 0

    商业航天公司如何开拓航天STEAM教育市场?

    [复制链接]

    925

    主题

    925

    帖子

    3775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775
    发表于 2021-11-27 13: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航天STEAM教育:http://www.futurenine.cn/index/index/juniorstarclass
      卫星设计与组装、月球探险、火星登陆和太空育种,这些曾经只能发生在航天研究所、航天公司、航空航天院校的情景,如今已经可以在国内众多中小学校的课堂中见到。学生可以操控专业测控设备,接收卫星的在轨状态,查看轨道高度、经纬度、星上温度、地磁信息等专业数据,还可以设计并组装卫星载荷模型,以及从航天员视角体验舱外任务。


      (北京永泰小学学生向全国人大代表甄兰芳演示“少年星一号”测控设备和软件)
      中国航天事业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在近些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再到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32颗北斗导航卫星,都在表明我国的航天科研实力越来越强。同时,公众通过媒体越加高频的报道,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当航天科研及应用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科普教育工作才能够得以展开,科普教育工作的意义也因而显现。但是,相对于我国日益强大的航天科研实力,我国的航天知识科普力度还较小,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儿童。然而只有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才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科技人才,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为此,国内一些商业航天公司看到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与契机,开始探索针对青少年进行的航天科普教育业务。成立于2015年的九天未来就是其中之一,其在2016年开始在国内进行航天STEAM教育理念实践。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九天未来已发射一颗教育共享卫星、建立了一个航天研学基地、为全国十多所中小学建立了卫星测控分站,并将自主研发的航天STEAM课程输送进数十所中小学校。
      作为一门新兴的青少年教育学科,航天STEAM教育的市场切口、应用场景在哪里?入门门槛有多高?目前的发展动力有哪些?市场规模将有多大?同时作为一条新兴的教育行业赛道,已入局的企业又将如何应对缺乏融合的教育资源、缺少专业师资和培养机制等问题?
      对于以上发问,九天未来联合创始人、首席教育官黄忠,九天未来太空文创事业部总经理杨叶南,他们有怎样的思考和实践?对于航天STEAM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又有何预判?
      Q:目前九天未来的主营业务都有哪些?
      黄忠:九天未来是一家商业航天公司,我们做的是微小卫星的创新应用,并用微小卫星服务于各个细分行业。在2015年前后,国内外商业航天领域有不少卫星研发方向的初创公司,都在就如何降低成本并找到持续变现的方法寻找解决方案。而我们则选择发射共享卫星,来分摊卫星制造、发射的成本。
      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是九天未来发射的第一颗服务于细分行业的微小卫星。同时,九天未来还为国内多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测控站,学生可以通过专业的测控设备和教学软件,对“少年星一号”发送操控指令并接收数据资源。这种测控在轨卫星的互动体验大大激发了中小学生对航天的关注和兴趣。

      Q:目前国内做航天STEAM教育业务的公司很少,为什么九天未来会选择这个切入点?
      黄忠:之所以选择教育作为第一颗微小卫星的服务领域,是因为我们原计划在2017年初发射一颗验证卫星,进行在轨测试。但当时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能让这颗验证卫星有更多的创新应用场景,恰巧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意见,将这颗验证卫星用于教育领域,为中国的航天科普教育提供助力,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航天科技知识。
      2016年,我们在设计和研发这颗验证卫星时,希望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研发设计中,所以我们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启动了“少年微星计划”,面向全国的青少年征集他们对“少年星一号”的功能设计创意。同时,为了增加这颗卫星的教育属性,我们也多次在公立学校内为学生开展航天STEAM教育讲座,了解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和需求。
      在这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航天知识的求知欲望非常大,想象力非常丰富,学生们更是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有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专业,问得很深,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有关注航天方面的知识。对此,我觉得对青少年进行航天科普教育既重要也必要,并且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努力。
      同年,九天未来决定开设教育业务,希望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些努力,也让更多的中国学生可以学习到专业的航天知识。同时,我们也相信有效的科普对于技术本身也是有益的,至少在政府政策制定、后续人才储备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

      Q:目前国内航天STEAM教育市场发展处在怎样一个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如何?
      黄忠:我认为国内的航天STEAM教育刚刚起步,还处于萌芽期,但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并且,我认为人类早晚要进入“跨星球社会”,在它到来之前,教育是最好的准备。而我们在开展航天STEAM教育讲座时,孩子们的天真想象常常让我很惊讶,比如他们认为卫星可以发出激光光束,可以在太空中打“坏蛋”,也可以“长出”机械臂,抓走太空垃圾。让这样的孩子有接触太空、接触卫星的机会,我认为就是在培养未来星际大航海时代的麦哲伦和哥伦布。
      从201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进入这个赛道,也证明了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从市场需求看,航天STEAM教育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在中小学生中很受欢迎;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此课程打造品牌、获取优质生源;对家长而言,他们很看重航天STEAM课程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系统性思维的培养,并且航天STEAM教育也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高校的认可,所以他们也开始关注航天STEAM教育。

      Q:在您看来,国内航天STEAM教育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黄忠:最近几年,国内的STEAM教育在政策的关注和推动下,让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在开设STEAM教育课程。不过,STEAM教育赛道多以机器人和编程类项目为主,航天和太空类的产品还屈指可数。据东吴证券研究所201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STEAM教育市场规模约为96亿元,潜在市场空间可达520亿元。航天STEAM教育产品刚刚出现,市场规模其实难以测算。某种意义上,可以把科普的投入量和科研做对比,中间有巨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就是科技教育以及航天STEAM教育的未来发展空间。


      (九天未来联合创始人、首席教育官黄忠为学生进行航天科普)
      Q:航天教育对于人才的要求有何特殊性?现阶段,这一领域人才储备及教学实施方面,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什么?
      黄忠:其实,航天教育和STEAM教育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共通的。航天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跨学科”学习能力,需要具备包括数、理、化、天、地、生在内的多种学科知识,而不只是专注某一领域的人才。这些正是目前国内STEAM教育所提倡培养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像航天STEAM教育这种尖端科技教学,学校面临着缺乏专业教育人才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航天及其他STEAM教育类课程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具有一定门槛,加上平时教学压力很大,教师学习新事物可能会比较困难;同时,目前学校对于教师提升STEAM教学能力的奖励或激励机制并不完善。
      另一方面,国内教育的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想象力,幼儿园孩子面对问题会争着举手,等到小学时你会发现有些孩子反而不爱提问了。在与建有测控分站的学校合作时,我们虽然鼓励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既定的课程提出创意设想,但是事实上能够提出设想的老师和学生很少。

      Q:航天STEAM教育模式该如何落地,开拓市场?
      黄忠:随着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学校会把更多经费投入到特色课程上。但我们现在的重点并不是开拓市场,而是打磨课程产品。因为航天STEAM教育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这是我们目前的优势,并且我们还拥有自己的卫星可供学生进行真实的测控实践体验。但是,如果业务扩张速度太快,导致课程产品不够成熟,反而容易失去市场,所以我认为成熟的航天STEAM课程是未来开拓市场的基础。

      Q:欧美国家是否有做航天STEAM教育的企业或经验?与其相比,我国的航天STEAM教育行业存在哪些优势和劣势?
      黄忠:美国的航天科普和STEAM教育开展得都比较早,也有一些教育公司推出了航天教育的课程,但也是刚刚起步。航天科普真正做得好的机构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目前,其航天科普工作是领先世界各国的。从1961年,美国准备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始,到后面一系列的载人登月飞行任务,NASA都会将过程和成果开放给公众,让所有媒体和感兴趣的公众参与进来。这还只是NASA的浅层次科普,更深层次、更有效的科普还在于NASA无偿的技术开放。
      比如,2009年“阿波罗11号”登月40周年之际,NASA公布了登月舱制导系统运行软件的代码;2014年,NASA公开1000多项软件代码,甚至包括火箭技术领域的重要软件;2017年,NASA再次发布免费的开源软件,公开的内部工具清单中包含了它在各种宇宙项目中采用的软件程序、代码库以及工具,全部无偿面向公众开放。
      NASA通过无偿的技术开放,激发了更多青少年对于航天的关注和兴趣,以此来营造航天知识学习的氛围,加强民众对于航天的了解,这对于航天人才储备有着很好的推动。
      反观我国的航天科普,尽管目前有不小的进步,但总体而言,更多还是以报道式和展示类的传播为主,与NASA相比,对科学知识、航天设备、数据资源等内容的深度挖掘和传播做的还比较少,导致我国的航天科普活动存在着覆盖人群较少,内容形式不够多元化,某些专业内容不够准确的现状,这些都是航天科普机构要努力改善的问题。

      Q:九天未来正在通过哪些方式做市场培育?对于未来国内的航天教育有何期待?
      黄忠:目前,九天未来除了成功发射国内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少年星一号”外,依据“用航天技术提升STEAM教育高度,用STEAM教育理念做航天教育”的理念,将航天教育与STEAM教育相互融合,进而针对B端学校研发出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航天STEAM课程和套件,已经提供给包括北京四中、北京永泰小学、海南文昌中学等在内的数十所中小学,并为全国多所中小学建了卫星测控分站。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航天STEAM教育业务,我们将和“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合作,推出航天科技比赛项目“北斗——立方星创新设计比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证书,是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在内的国内外多所高校自主招生认可的竞赛奖项。这意味着国内外高等院校越来越认可航天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信航天STEAM教育在国内外都将受到更多的重视。

      Q:前不久开馆的“九号宇宙”西安研学基地是您主导设计的,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九号宇宙”的整体设计理念和特点?
      杨叶南:“九号宇宙”西安研学基地在整体设计上,比较注重多层次体验的融合。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们对于航天知识的获取,我们分别设计了视听体验区、互动操控体验区以及深度的卫星测控体验区。其中,卫星测控体验区是最大的特色,学生在测控体验区能够通过电脑与在轨运行的“少年星一号”实时互动,并系统性学习航天STEAM课程。
      在整体设计上,我们将“九号宇宙”分为航天探索、重返地球、九号新知三个主题。其中,在“航天探索”主题馆里,学生们可以体验旋转失重、模拟舱外任务、模拟火箭发射,了解关于太空服、返回舱、月球的知识。该主题馆强调深度参与和互动,让学生们从航天员视角,通过航天任务模拟和太空互动游戏,学习航天知识。
      在“重返地球”主题馆里,学生们可以通过沉浸式全息互动影像技术,看到星空、黑洞等太空场景,了解引力、天体轨道演化、天体内部结构等天文知识,体验天宫空间站、嫦娥探月工程等中国航天科技成就。
      而“九号新知”主题馆的主要功能是以STEAM教育形式,让学生们学习卫星设计和组装、卫星测控、太空育种、太空食物等航天知识。所以相应配有太空创客实验室、卫星测控大厅、太空农场、研学教室、太空餐厅等场景,希望能够为广大青少年和体验者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航天科普教育体验。

      Q:九天未来是基于怎样的想法和目的而建立“九号宇宙”研学基地的?
      杨叶南: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将科学教育和研学旅行作为教改的重要发力点。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7年2月,教育部出台新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10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此背景下,九天未来希望将“九号宇宙”研学基地作为科学知识的展示和传播载体,让更多的孩子们感受到航天梦、体验到航天科技。
      Q:“九号宇宙”未来以何种方式面向学生开放?
      杨叶南:目前,“九号宇宙”以两种方式对学生开放。第一种是面向国内的中小学校,由学校组织每个班级,在研学基地进行一天实践的课程学习以及动手实践;第二种是面向学生个人,学生可以在假期时间,自由选报九天未来面向C端研发的航天STEAM课程,从而进行航天知识的学习以及感受不同的航天任务体验。未来,我们将在国内建设更多的“九号宇宙”航天科普研学基地。同时,九天未来也将持续发射多颗教育共享卫星,为“九号宇宙”提供常玩常新的迭代内容,并与航天STEAM课程进行更多的结合,更好的完成对于我国青少年的航天科普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大叶的个人网页 ( 苏ICP备19026772号-5 )

    GMT+8, 2024-9-17 19:14 , Processed in 0.0575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